近日,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最新进口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,家用电器、服装、家用纺织品、牙刷等热门进口消费品的平均不合格率高达28.3%,这一数据为消费者敲响了质量安全警钟。
在抽检的四大类商品中,家用电器主要存在电气安全指标不达标、能效虚标等问题;服装产品则集中在纤维成分含量与标识不符、色牢度差、含有害物质超标等方面;家用纺织品和牙刷分别被检出pH值异常、荧光增白剂过量及刷毛硬度不符合标准等缺陷。
值得特别关注的是,纺织品服装产品的质量状况更为严峻。专项监督检验发现,部分进口纺织品不仅存在上述常见问题,还检测出甲醛含量超标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严重安全隐患。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皮肤接触长期危害人体健康,尤其对儿童和敏感人群风险更大。
质检专家指出,进口商品不合格主因包括:部分国外品牌针对不同市场实行差异化质量标准;跨境电商渠道商品质量管控存在盲区;消费者盲目追捧"洋品牌"而忽视实际质量。
面对近三成的不合格率,质检部门已加强口岸检验监管,对不合格商品实施退运或销毁处理。同时提醒消费者:购买进口商品应选择正规渠道,注意查看中文标识、检验检疫证明,保留购物凭证;对于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服装产品,建议初次使用前充分洗涤,以减少有害物质残留。